论及造园的策略、方法或意境,虽有诸多词汇的定义,但均不及童寯一语切中要点,他说,“情趣在此之重要,远胜技巧与方法。”
这时的方法论就不再重要,而趣味、情绪以及置身其中的氛围变得更为意义非常。所以,“情趣”构建了园林营造的核心,它活色生香的姿态,非既有定式,而是自然生发的。
这种趣味性的追求,晕染出一片自由成长的“灰空间”,不为实体的建构而存在。由一般的木、石、涂料等实质材料构筑出有行为活动、有情感、有叙事性的场所,
进而希望能够超越物质的表象,与访客产生一定的共鸣,并兼顾业主的功用需要和希望传达的企业文化以及审美情趣。
引导与暗示
Guidance & Suggestion
园林是自然的艺术,向来也是内心世界的一种精神投射。振铎路东北,凭借场地的景观优势,整层的尺度为“园林”的置入提供了可能。由入口开始,立面形态、表皮与氛围的营造,建构了不同情境的序厅。由原木截面所构成的局部“景观”,其平滑的触感与粗粝的原始表皮,形成有机的反差,呈现自然的另一种形态与风貌。
除了必要的功能空间,被释放出的面积则被有意“浪费”,于都市里打造一处“中隐隐于市”的空中园林。造园向来追求意境的深远,
也追求材料的斑驳痕迹,作为时间的载体,条石构成路径的主要肌理和表象。行走其间,脚下温润的质感与静默的水、黑色的细石、白色的光幕协调一致,呈现丰富的、动态的内部景观。
渗透与层次
Penetration & Hierarchy
园林之中,亭台楼阁、舫榭庑廊等建筑体错落有致的安排,通过主体的界面弱化,使其融于人造景物之中,以至于轮廓的最终消隐,是营造过程的一贯策略。
120*100mm的木构立柱排列于路径两侧,相互搭接、支撑,形成“廊”的意象,随着路径的行进、转折,其“虚”的表征与“实”的立面组成形式上的视觉差异。
蜿蜒曲折不单体现在连接各构筑物的组合上,还体现在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序列的有机组织上。实墙通常给人封闭、硬朗的即视感,而“光墙”则反之。
光从另一个空间投射过来,隐约的光感为过道提供适当的光线,同时其柔软的形态成为树影婆娑的最佳背景,并呈现东方审美里的朦胧之美。
内向与外向
Introverted &Extroverted
至于路径的铺地策略,木地板和条石明显是两种功能区分的基本标志,木地板朝里,延伸至室内;条石向外,转折去往他处。作为复合型空间形态,
功能的意义退居其后,大面积的“留白”意境被渲染开来。根据现场梁位,木盒子与天花的一定间隔以及天花本身高低落差,于一体中创造出和谐的韵律感。
与一般的接待不同,开放区的茶室承担着主要的服务功能,也作为内部同事平时休憩、品茶和活动之用。从平面布局和主观体验上而言,
适当的局部放大,有利于塑造横向空间的节奏感。视线远处,借助窗台的走势,陈设一盆古朴的陶罐花艺,向上伸展开的稀疏枝条,光影下显得十分活泼、灵动有致。
文人园与文人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讲究趣味、意境、表达自我,付诸笔墨时,心胸早有丘壑。所以,造园需注重情境的营造,
也注重意境的构建,访客至此,心有灵犀。园中之情境在某种状态下升华成“意境”。情境是“外象”,意境是“内境”,两者相互依存、转换,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