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重庆渝北区空港新城,坐拥约100亩的湖泊以湖为中心,沿湖而建,向外延展,形成了湖、林、宅、山、城五环资源。通过对湖、山、园、林等自然资源的“占有”,形成了生态资源的不可复制性。
建筑选择涂山窑的陶板作为立面的表情,设计师希望将建筑本身的物质在地性延续进来:在确保空间逻辑的完整的同时也希望空间的表情是相互对话的,
陶板于建筑表面,只可隔水远观,一旦进入室内,这种物质本身的极性,便能够被触碰到。
在城中,与山林相伴,闲时树下乘荫漫谈,有避世之感。将这种氛围延续至空间。在室内材质上选择深灰色的沉积岩——它横跨时间,
在流行之外,表面的工艺稚拙,带有硬度较高的浅色沉积层,形成类似泼墨的斑纹,我们希望将其与涂山窑的陶板做结合,由物质性的本身出发,推导出空间的形态。
在空间设计上,设计师通过隐性的模数关系进行管理,“盒子”本身的尺度与间隙的尺度都被精准地管理。
我们需要确保这样的尺度是适宜的,所谓精于体宜,讲的是尺度本身,空间的大小以及构建的尺度,都基于此,这是空间的底子。
日本著名小说家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写道:
“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
相比在空间中创造更为具象的视觉效果,我们更希望通过建立丰富的氛围体验,充分调动人的感知,引人遐想。
因此,我们将空间做了“去售楼化”处理,它更像是一个生活美学馆,让每一个进入的人都产生情感共鸣及精神归属感。
从进入会所开始,我们就营造了一种松弛的度假氛围:酒店式的接待台、拙朴的沉积岩空间肌理、松弛的脚感、幽弱的暖光,
空间被压在一个温暖的阴翳的调子里,转身进入主空间后,豁然开朗,空间轴线特意做了偏转,以松动的状态长在水面上,巨大的纸面顶棚装置静置在上空,似高古的风筝,静谧,却当风。
艺廊展区、休闲区、茶寮区等不同的区域被蜿蜒的小径串连起来,展览空间像是一块沉淀已久的琥珀,
如此轻柔地摆放在度假感十足的无边泳池旁。松弛地感受艺术,在这里,仿佛连空气都成了艺术,渗进身体里的每一个孔隙。
利用倾斜的屋面高差,设置了一处登高,穿过蜿蜒的石阶即可抵达,此处须打开天窗,形成一个自然光的体积,
光能够让空间安静,让时间停顿,坐在此处,喝茶、会友、“且共儿童争饼饵”,这不就是潜庐吗?
蜿蜒的小汀步带领我们靜靜地走到静谧空间——“琉璃光院”,在这里体验光影婆娑之美。我们利用巧妙的倒影和透视方法,让观者通过地板上的倒影、窗棂的线条充分感受不断延伸的景色。
室外景观顺着空间合为一体,在一杯清茶之间体验对神秘自然的思索和感悟,于生命的单纯间把握生命本身,连古玩器物和姿态肆意的的小盆景也在与琉璃般的如镜面的桌上的倒影对话。
四周绿植环绕,风景宜人,我们通过阔落的大漆质感的茶桌的倒影,取自然之境,低头便能看见浓密绿意映在黑漆光亮的茶桌之上,营造静谧、庄严高古之感。
重庆这座城很特别,这里的人大多无意去远方,这里半城烟水半城山,居住于此的人,自然是不必去远方的,当下即是远方。